近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布2021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海南省文昌现代农业产业园位列其中。
但三年前,作为文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冯家湾却是另一番景象——养殖业无序发展导致环境问题突出,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是什么让冯家湾脱胎换骨?这个被称为“虾苗谷”的地方,还能继续引领水产养殖的发展吗?
冯家湾的困境
水产养殖的无序扩张和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加油,别急!”8月7日,在文昌市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示范车间,养殖户吴多泰端着一大盆剁碎的小鱼来到水池边,均匀撒播。蹲在水底的龙虾立刻跃出波光粼粼的水面抢食,激起阵阵涟漪。
文昌市汇文镇边海村34岁的渔民吴多泰常年生活在冯家湾。在进入工业园区之前,他家已经是当地的一家大型水产养殖公司。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周围有五个养殖池塘,养殖对虾、蜗牛和石斑鱼。
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首批东星点。海南日报记者nbsp袁云bsp摄
和吴多泰一样,水产养殖多年来一直是冯家湾渔民的生计。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对虾短缺,鲜虾价格一度超过100元/斤。被冯家湾优越的自然条件所吸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郑达集团正大水产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冯家湾,带来了先进的育苗技术,带动了虾苗产业的发展,冯家湾成为全国闻名的“虾苗谷”。
数据显示,2006年文昌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超过3.55万亩,年产量2.1万吨。同时,文昌还拥有规模化养殖南美白对虾苗种的养殖企业19家,产值8.1亿元,占全省虾苗产值的70%以上。
占全国市场近30%。截至目前,文昌市生产的虾苗每年供应全国120万亩对虾养殖需求。
发展养殖业的渔民迅速致富,有的甚至“把钱装在蛇皮袋里”。因此,当地渔民的养殖池塘一再扩大。
然而,养殖业的无序发展和污水处理设施的缺乏,导致冯家湾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2018年,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督察反馈中指出:“文昌与琼海交界的冯家湾海洋文化最为集中。
一些地区的海滩已经淤塞。"
事实上,冯家湾的渔民早就意识到环境污染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吴多泰告诉《海南日报》,对虾的养殖对水质要求很高。如果水质下降,虾苗成活率会大大降低,进一步降低养虾利润,甚至造成损失。
他们不得不转向养殖其他水产品如巴比伦尼亚、石斑鱼等。
但是如何解决污染问题呢?这也是全国虾养殖区普遍面临的困境。
为整治文昌市冯家湾养殖污染问题,在海南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开展生态红线范围内养殖池塘清淤和生态修复工作,明确“时间表”,制定“作战地图”,细化任务分工,压实各级责任。
举全市之力保护绿水青山。
选择什么转型方案?
我们不仅要保护生态环境,还要保障村民的生活。
吴多泰家所在的边海村位于冯家湾区。涨潮的时候,站在他家门口,他能看到冯家湾涨潮。村子后面,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是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靠海吃海”是边海村村民传统而朴素的观念。因为这里人多地少,全村耕地面积160亩,人均耕地不到1亩。水产养殖几乎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所以文昌清理养殖池塘的行动一开始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首批试种东风螺。海南日报记者nbsp袁云bsp摄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文昌市汇文镇镇长洪振深知其中的艰辛。“市委市政府一把手坐镇一线指挥,各单位、小组成员实行日调度、日考评机制,白天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晚上召开会议总结研究,部署第二天工作。
周末节假日加班,但有些村民还是很抵触。"
作为边海村党支部书记和农民代表,付永强左右为难:“保护环境是好事。大家都知道,毕竟这是我们世世代代的家园。村民要么不讲道理,要么有顾虑。养殖池塘退了以后全家人的生活怎么办?”
我们不仅要保护生态环境,还要保护村民的生活。冯家湾的出路不容忽视。
经过反复研究和专家论证,根据时任省长沈晓明的要求,2020年,文昌市提出了建立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的设想。
按照“五化”(生态化、工厂化、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和“两升两降”(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经营风险明显降低、环境负荷明显减轻)的要求,
创建国家渔业高科技产业园和全省近海养殖污染整治示范区。
为了规划建设工业园区,文昌市划出了1500多亩土地作为安置区。对符合入园条件的退休人员家庭,鼓励其按照统一标准和规定分期分批入园。特别是对于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退休户来说,
提出同面积土地使用权置换方案,解决农民出塘迁入园区的顾虑。
尽管如此,转型仍然是痛苦的,尤其是对老渔民来说。当地政府出台退出补偿方案后,有的拒绝退出,有的签了退出协议又反悔撕毁合同.对此,文昌市政府工作人员耐心沟通宣传。最后,
一群年轻的渔民在观念上转了个弯,率先关闭了生态红线内的养殖池塘。在他们的带动下,边海村84户农民陆续退下来,当地的生态修复工程也同步推进。
文昌市林业局生态保护与修复室负责人付永刚告诉《海南日报》,由于前期工作到位,补植红树林等生态修复工作提前一个月完成。为了做好后续的生态维护工作,林业局还安排专人每天巡查恢复区,给新种植的树木浇水。
今年5月,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第一家示范水产养殖厂投产,伍多泰成为首批入驻的四户之一。
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示范养殖厂房为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台风暴雨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厂房从深海抽水,采用循环水养殖技术,具有节水、节地、可控性强、风险低、水产品质量高等优点。更重要的是,
全园采用尾水统一管理,确保达标排放,维持湿地与海岸生态系统平衡,实现生态系统良性高效循环。
“深海抽取的海水质量好,虾苗成活率高,生长快。”吴多泰介绍,第一批水产品主要是对虾、石斑鱼、东风螺、海马、龙虾。
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首批试捕龙虾。海南日报记者nbsp袁云bsp摄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水产养殖厂并不是冯家湾的全部,工业园区外还有很多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池塘。根据相关规定,
这些养殖池塘的尾水必须经过“养殖户预处理、生态截流沟、鱼虾贝藻净化、固化和微生物强化处理”四级净化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后才能排入周边河流和入海。
工业园区的野心
树立近海养殖典范,建设南方国家级水产养殖基地
现在,俯瞰正在建设中的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可以看到塔吊林立,一片繁忙的建设景象,园区内的道路和众多工业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在示范厂不远处,渤海集团冯家湾水产养殖基地项目主楼已经封顶。项目驻点主任郭介绍,项目拟采用“产学研”合作体制,共同推进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等名优水产养殖。
“冯家湾是中国知名的‘虾苗谷’,对中国对虾养殖业影响深远。”郭说,项目之所以选择在冯家湾,是看好这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产业基础。
在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养殖户查看东风螺生长情况。海南日报记者nbsp袁琛nbsp摄
根据规划,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从深海集中取水、统一供水,取水管线深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海岸生态的破坏,同时有效提升水质,降低企业取水的成本,这对虾苗育种企业来说极具吸引力。
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王中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产业园还承担着打造国家水产种业南繁基地的重任。为此,园区将建立种苗繁育联合研究中心,吸引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在园区设立科研机构,
形成产业链的技术顶端,构建现代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集保种、育种、选种的科技研发试验、生态技术示范、苗种产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打造享誉海内外的“水产种业硅谷”。
招商方面,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有意向育苗育种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倾斜。截至目前,产业园已引进正大集团、海大集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等14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入驻,
渤海水产、蓝海水产、鲲诚水产等3家水产公司的入园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有科研单位指导,有龙头企业带动,工厂化养殖更有保障了。”符永强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随着产业园建设加快,越来越多周边退养渔民表达了入驻产业园的意愿。还有渔民希望,能到园区企业就业,以降低家庭投资的风险,
“当了一辈子渔民,现在转换身份当工人,在家门口就业,挺好!”
为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户入园养殖的信心,文昌市还借鉴我省天然橡胶价格保险机制,与保险公司深入合作,尝试在产业园建立水产养殖保险、水产种苗保险和水产品价格指数保险3个险种,由政府补贴保费,
为养殖户提供更多保障。
与此同时,为促进当地渔民转产转业,“往深海走,往岸上走,往休闲渔业走”,产业园积极引导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后期还将规划发展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业,为当地转产转业渔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既要守住生态底线,又要保住百姓生计,更要探索近海养殖向集约化、工厂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平面设施养殖向立体设施养殖转变,单一设施渔业向复合型渔业转变,从而加速整个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
打造国家水产种业南繁基地――这是我们肩负的责任和努力的意义。”文昌市市委书记钟鸣明表示。
初秋的晨曦中,一群赶海的渔民照常走上边海村尽头的海滩。养殖塘清退了,但渔民们依海而生的习性并没有改变。守住绿水青山,在现代化的产业园里唱响新时代的“渔光曲”,吴多泰等渔民期待着,
冯家湾的明天会越来越美。
2021年8月13日《海南日报》 A07版版面图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