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谷雨已过,中原气温回暖,小龙虾美食也逐渐回到人们的餐桌上。地处大别山的河南省煌川县抓住市场机遇,探索实施“稻虾共作”扶贫模式。从政策支持、配套服务、科技引导等方面延伸和补充小龙虾产业链,让群众增收致富。“稻田虾田说好年景”。
近日,在晃川县鱼子镇八里村“稻虾共养”养殖示范基地,10余名穿着皮裤的农民推着小船在池塘里搭网。每当他们提起虾锅,倒出活蹦乱跳的龙虾时,大家都难掩丰收的喜悦。 【解说】徐学军曾是当地贫困户,一家六口靠着8亩地维持生计。 2016年,徐学军成为首批参与“稻虾共养”的农民之一。他的土地被转让给养殖基地收取租金。他也在基地工作,生活得到很大保障。 2018年,他一家成功脱贫。 【同期】(河南省瀚川县河子镇八里村村民徐学军)自从承包(出)了八亩地,我在这里一年能挣一万多元。如果没有补贴(外包),我们每年就种水稻和小麦。收入没有这么高。现在我们用两年时间就脱贫了。 【解说】一田两种,一亩两种收获。 2016年,经过调研、考察和示范,挽川县决定因地制宜发展小龙虾养殖,推广“虾稻共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小龙虾可以增肥、除杂草、松土育米;稻米可以为虾类提供食物、遮荫,避免伤害,减少农业投入的使用。 “稻虾共作”将传统水稻生产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形成互利共生的循环农业模式,有效提高了水稻、龙虾的产量和品质,探索出一条农村产业扶贫新路径。 【同期】(河南省煌川县小龙虾产业协会秘书长王友华)我们不仅养了小龙虾,还推广了水稻种植。现在小龙虾田里的大米已被申报为绿色食品。小龙虾的产量增加了,水稻的产量也增加了。因此,我县的小龙虾产业对澜川县的脱贫攻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解说】为更好引导群众养殖小龙虾,当地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在河南省率先制定了小龙虾水面养殖、“稻虾共养”等技术规程。等技术法规,并建立了专业的科技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 【同期】(河南省挽川县小龙虾产业协会秘书长王友华)通过我会专家,到我们每一个养殖户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培训和传授养殖技术,我们在全县较大的合作社中建立了一批合作社。如果他们在养殖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随时与我们的专家沟通,或者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协会会带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 【解说】目前,寰川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35.8万亩,稻虾共养面积超过23.7万亩;采用“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930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增加收入1500元。当地初步形成了小龙虾种苗、饲料、养殖、加工、销售、餐饮、技术服务等一条龙产业链。小龙虾已成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