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期的幼体从临时繁殖期移入温室进行控温繁殖。最重要的是在养殖初期控制好温室内的温度。由于幼体娇嫩,刚进入温室后很难适应高温、高密度、高污染的环境。为了逐渐适应环境,加温前温室水池的水温必须与外部临时暂养池的水温一致。特别要注意缓慢升高温度,每天只能升高1。如果放养时温度为25,则需要5天左右的时间,将水温逐渐提高到养龟所需的最佳水温30左右,然后控制在恒温状态。最好不要忽高忽低。
放养前7天是幼体进入温室的敏感期。如果温度控制不好,温差过大,巨大的死亡损失在所难免。因此,在加热初期,最好采用自动加热控温装置来控制温度,并通过微调逐步提高温度。
幼体入池后还应特别注意水位控制。初期不宜太深。水深应从10厘米开始逐渐加深。储水太深很容易造成幼龟死亡,因为乌龟和软壳龟的区别在于乌龟需要更大的水深。陆地生存空间。有报道称,由于温差和水位问题,进入温室后7天内大量幼龟死亡。例如,荆州特种水产养殖场于1996年11月至1997年2月饲养甲鱼从幼体到幼体,温室内水温控制在28-30,投喂率为5%。 402 只幼龟在被分入水池前死亡。 7天内就有200多只动物死亡。原因是环境问题。进入泳池时,温室内外温差较大。水深50厘米,水温29。 75只动物当场死亡。
当释放第二批幼体时,首先将幼体放入塑料盆中,让其充分适应室内温度,然后再将其扔入池中。结果,只有13人当场死亡。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湖北广水特种水产养殖场。该农场从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在可控温度下饲养海龟。从幼龟到幼龟,它们都在温室中以28-31C的受控温度饲养和喂养。税率为3.5%。大多数刚孵化的幼体在进入池塘后7 天内死亡。试验总生存率仅为65.3%。他们认为这是由于水太深造成的。在没有蓄水的情况下,7天内没有一只乌龟死亡。但蓄水后,即使水深只有30厘米,乌龟也很快死亡。 7天后,死亡率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因此,鳄龟孵化期控制水深为3 cm,幼龟为6 cm,成年龟为10 cm(楼保东等,1999);龟苗期控制水深515厘米,幼龟2040厘米,成年龟6060厘米。 120cm(黄一民,1999);温室养殖龟幼期水深控制在10厘米,幼龟为30厘米,成年龟为50厘米(文晓波,1998)。 50克以下的幼龟正处于生命的敏感期。身体虚弱,疾病多,对温度、水质等环境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创造条件,使幼体从临时饲养开始就一直饲养在温室中,在人工控制和最佳生态条件下实现快速生长。温度要求为33至35,不超过36。水温28~30,不低于28。恒温控制促进龟的快速生长。
水质要求:一定的肥力,水色浅绿色,透明度25cm~30cm,pH 7.0~8.0,盐度不超过5,氨氮小于1.0mg/L,亚硝酸盐氮小于0.2mg/L,溶解氧含量为46mg/L以上,总碱度、总硬度均为13毫克当量/L,Fe3<1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