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工养殖 2021年全国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座谈会典型发言材料(2021年全国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座谈会典型发言稿)

2021年全国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座谈会典型发言材料(2021年全国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座谈会典型发言稿)

养殖网 人工养殖 2024-02-10 00:13:55 929

2021年11月30日,全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座谈会暨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疫病防控第二届专家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网上召开。会议期间,山东、广东、江苏、天津、青海、北京等6个省(市)的代表做了典型发言。

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病害防控专家委员会专家做了甲壳类、淡水鱼类、海鱼疫情分析报告。《中国水产》边肖特别为读者制作了相关信息集。

2021年全国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座谈会典型发言材料(2021年全国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座谈会典型发言稿)

山东省

贯彻生物安全理念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

近年来,山东省以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落实生物安全理念,突出风险点综合控制,扎实开展水产苗种检疫、重点疫病监测、重点养殖品种易感病原体跟踪调查、投入品监管、养殖水环境监测、养殖场管理等重点工作。

建立重大灾害防控、突发疫情应急处置、专项监测阳性站点处置等应急机制,以互联网覆盖整个渔业产业链,构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综合防控体系,从“环节被动治疗”向“全程主动防病”转变。

确保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生生物安全。

广东省

理顺机制,突出重点

扎实推进水产苗种检疫制度的实施。

广东省将水产苗种检疫纳入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夯实工作基础,提高检疫能力;突出重点,示范推动产地检疫工作;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

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加强宣传和监督,维护检疫工作秩序。2021年,广东省检疫水产苗种1759批,签发检疫证书1757份,检疫苗种52.5亿尾,提前实现检疫申报率100%。

检疫合格电子证书签发率100%的工作目标。

江苏省

专注过去,勇往直前。

扎实推进江苏省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再上新台阶

江苏省不断加强水生动物防疫力量,建成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综合实验室和连云港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实验室,不断完善省-市-县水生动物防疫体系,推动江苏省水生动物防疫工作迈上新台阶。

组织江苏省52个实验室参加农业农村部能力验证,获得168项检测项目满意结果,锻造了一支优秀的防疫队伍;连续11年开展重要疫情专项监测,服务渔民,监测检测样本12000余份。

积极开展省内重大水生动物疾病病原检测技术研究,如鲤鱼疱疹病毒型、嗜水气单胞菌、鲤鱼春病毒等病原检测,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深入推进水产苗种检疫相关工作,江苏省“电子发证系统”升级版推广使用,

从0755到79000共发放了330份“电子证书”;科学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推广点兽药使用量同比平均减少5%以上,抗生素兽药使用量同比平均减少10%以上,有效保障了江苏省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天津

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水产苗种检疫制度的实施。

天津全力推进水产苗种检疫制度实施。各级行政部门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和分工;任命官方渔业兽医,组织官方兽医培训;加强与畜牧兽医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增加水产苗种内容,统一管理检疫证书编号,使用“动物安全猪肉质量安全全程监管追溯系统”出证;及时编制发布法规汇编指南,定期召开水产苗种检疫推进会。

实行水产种子产地检疫月报制度,深入区(县)种子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推广。

下一步,天津将对种子生产企业进行排查,掌握各种子生产企业销售时间,及时宣传检疫制度,指导企业按规定申报检疫,同时开展水产种子检疫网上申报,实现网上“一网一操作”。

青海省

不断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推动青海省冷水鱼养殖绿色优质发展

青海省充分利用黄河沿岸水库的冷水资源,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冷水养鱼产业。以三倍体虹鳟鱼为主的鲑鳟鱼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鲑鳟鱼养殖基地。

通过实施最严格的养殖容量控制、最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和最严格的水产品质量监管,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和技术规范,加强全过程投入品监管和指导,加强宣传培训,引导群众规范放流。

有序推进全国无规定病害种子场建设试点,对重要病害实施专项监测计划,严把种子安全关,严格控制和净化养殖场病害,最大限度降低病害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青海省渔区生物安全管理督促形成统一思想、全面重视、规范程序、措施得力的良好氛围,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

北京

加强系统能力建设

为我国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提供支持。

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机构改革顺利完成,鱼病防治技术人员队伍保持稳定。签约的《动物检疫证明电子出证系统》进展顺利,实验室已正式投入使用。编制了全国鲤鱼水肿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以及传染性胰腺坏死三种重要疾病的监测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连续四年为农业农村部开展鲤鱼水肿病病原检测能力验证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与国家水产技术推广站合作拍摄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系列宣传片。

多次参加国家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的防疫相关培训班和现场讲堂,编写了相关的科普疾病防治知识。为国内其他省份开展监测、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提供了85批技术服务。

甲壳类和贝类发病情况分析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何建国教授。

2021年,我国养殖虾蟹贝类发病率普遍低于2020年,预计养殖虾蟹产量将超过500万吨。通过多年的鱼苗病原净化、鱼苗产地检疫制度的实施、生态防控技术的应用和疾病控制养殖模式的发展,

虾、蟹、贝类病毒性疾病发病率和检出率明显下降;对虾SPF苗利用率大幅提高,SPF苗产业效益凸显。凡纳滨对虾、中国对虾等重大疫病基本得到控制,

日本沼虾、小龙虾、三疣梭子蟹未发生大面积病害,河蟹积水基本得到控制。

但少数虾、蟹、贝类养殖区仍是季节性高发区,牡蛎疾病问题突出,河蟹“奶”病等一些新病害也有蔓延趋势。建议下一步进一步加强种子产地检疫。

推广SPF种子生产技术;推广虾病防控的池塘工程、工厂化、生态化养殖模式;降低一些养殖品种如牡蛎的养殖密度,

减少环境和饵料压力;条件致病性疾病和环境胁迫性疾病需要从养殖设施、水处理、养殖管理、养殖系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整合。

淡水鱼发病情况分析

曾凌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2021年我国淡水养殖动物发病和疫情总体与2020年相似。由于今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和长期低温,部分淡水养殖品种发病形势较为严峻。就大型淡水鱼而言,

草鱼、鲢鳙鱼、鲫鱼的冬春季暴发病依然在较为广泛的区域发生与流行,但鲤鱼的几种主要疾病及鲫造血器官坏死病呈减缓趋势。在特色淡水鱼方面,黄颡鱼的疾病发病率高,流行范围广,损失严重;加州鲈、斑点叉尾t,

鳜、罗非鱼、鲟等的疫病形势较2020年严重,而养殖乌鳢、黄鳝、冷水性鱼类的疾病形势有所减缓;两栖及爬行动物大鲵、蛙、龟等的疾病形势较为平稳,中华鳖的疾病较往年严重。因此,大宗淡水鱼的草鱼等的疾病问题,

特色淡水鱼的黄颡鱼、加州鲈、斑点叉尾t、鳜鱼等的疾病问题应该是我们近期关注的重点。

海水鱼发病形势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战文斌

2021年,海水养殖鱼类未发生严重的暴发性疫病,发病总体情况与2020年持平。主要发病种类有大黄鱼、石斑鱼、卵形鲳、鲆鳎、海鲈等。

主要病原为神经坏死病毒、虹彩病毒、弹状病毒、弧菌、链球菌、诺卡氏菌、刺激隐核虫、盾纤毛虫、本尼登虫等。新模式、新理念、新技术应用对防病呈现出明显的作用。为此,应继续拓展海水鱼类疫病监测范围,

开展新养殖模式背景下的流行病学规律研究,加强现场快速简便准确灵敏检测技术的研发应用,深化绿色生态免疫等防控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