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第十三届中国鱼虾营养世界研讨会暨李爱杰百年诞辰活动在青岛海天大酒店拉开帷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创新创造美好未来”。
搭建一个大规模、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水产养殖交流平台。这是“世博会”第三次在青岛举行。参与人数从1995年的100多人增加到2021年的1800多人,特邀报告8场,口头报告189场,墙报446份。
本届世博会规模创历史新高。
北京大北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澳华集团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龙昌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北京普桑生化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英惠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恒兴饲料工业有限公司、青岛海大生物集团、青岛万事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百味鹦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美动物蛋白与油脂精炼工业协会。
[会议开幕式]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教授李奇主持了开幕式。
中国有句古话“有志者事竟成,山海不远”。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们为了共同的宏伟目标和鱼虾营养发展的崇高事业走到一起。谋求发展、合作共赢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和责任。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研究员王致辞。
他首先代表中国渔业学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国,2020年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6500多万吨。中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已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60%。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催生了中国的水产饲料业。
经过近30年的工作,世博会已成为鱼虾营养与饲料领域科研成果的重要交流平台,受到全球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通过搭建这个平台,中国水产学会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
汇聚水产饲料行业经营者,共谋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最后,他说,世博会将是一个启迪思想、展示成果、交流经验的大舞台。衷心希望各位代表利用好这个舞台,充分发挥自身的培养成果,认真学习他人的科研成果,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合作,创新科学思维。
不断拓展领域,为我国水产饲料工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教授田辉致辞
水产品是人类食物蛋白质的第三大来源。这是确保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新冠肺炎疫情波动,气候变化不断演变,生态环境压力不断上升,极端天气频发,饥饿人口不断上升,经济复苏乏力。
这给水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水产养殖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推动水产养殖创新发展,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责任。
他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海大渔业学科作为学校两大特色学科之一,经过海大渔民几代人75年来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从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开发、成果示范、推动产业化发展的完整创新链。
提出并牵头组织实施“蓝色粮仓”等重大科学计划,将有力引领和支撑我国海水养殖。学校继续把水产作为重点学科发展,不断加强建设,重点培育提升实施蓝色种业工程,推进水产产业发展,实施深蓝渔业工程。
不断开拓水产养殖新空间,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的世界级学科标杆。希望各位嘉宾继续关心和支持我校水产事业的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工程院院士图麦康森致辞。
1921年是中华民族值得铭记的特殊年份。这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年。对于他自己,对于第十二届中国水产动物营养学会议,有一个额外的特殊的感情――他的导师、中国水产动物营养学的奠基人李爱杰教授的诞生之年。
他不仅和党同年出生,而且非常热爱党。2021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比如一场把新农民变成新农民的百年斗争,神州大地庆祝建党,以及在党的领导下抗击疫情和全面消除贫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今年也是李爱杰老师的百年诞辰。我们在世界水产动物和营养饲料领域的同仁,相聚在第十三届世博会,纪念他和其他几个科研院所,为中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水产动物营养学学科。
他们有效引领了我国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行业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值得世界铭记的历史性贡献。
他深情地说,“饮水思源,李爱杰老师等老一辈科学家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我们在思考如何才能为中国水产营养学的传承人留下对创始人李爱杰的怀念。其实我们能做的也不多。
我们做了一个视频,铸了一个李先生的铜像。我们希望通过雕塑等艺术创作,将一个伟大的名字、几张照片,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立体的直观形象,承载我们对李先生的缅怀!"
他回顾了1992年举办的世博会的发展历程,希望鼓励大家以此为契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加强合作,共同提高。
【李爱杰老师铜像揭幕】
管华士院士、田辉教授、麦院士、王研究员、教授、郑老师、任老师、研究员等嘉宾为李爱杰铜像揭幕。
李爱杰老师铜像
李爱杰,教师,1921年12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她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的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实验室创始人,中国德高望重的生物化学家,
中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创始人之一,世界华人鱼虾营养研讨会创始人之一。为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见证了我国水产饲料行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直至成为世界第一的发展历程。
李老师195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水产系,开始教书。历任山东海洋大学水产系副主任、主任10年,青岛海洋大学水产研究所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
曾任中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会第一届理事长,山东、青岛饲料分会常务理事。
[会议的特别报告]
教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nbspdietman bspk ltz给出视频报告《Leveragingnbsptechnologicalnbspadvancesnbspfornbspincreasingnbspthenbspecologicalnbspsustainabilitynbspofnbspaquaculture》。
麦院士作报告《水产营养饲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nbsp
饲养动物需要营养和能量,而不是饲料。从营养需求的角度来说,无论我们提供什么,只要提供足够的、均衡的营养物质,就能满足动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麦院士将水产饲料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过去(2010年以前)、现在(2010-2020年)和未来(2020年以后)。水产饲料在2010年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部分水产养殖品种的饲料系数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之前的3-9区间到2以下;从2010年到2020年,鱼粉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问题。业界加大了对鱼粉替代的研究,导致了整个配方结构的改变。过去不需要的,现在必须考虑。
尤其是近10年来,新的添加剂不断出现。
功能性饲料也是近10年的热点,所以对定量研究还是有很多影响的。功能性饲料是鱼粉和鱼油被替代后的一系列问题。我们需要再次添加营养和非营养添加剂,以维持最大的增长。
具有最好的免疫力,抗应激能力,安全性好。
让饲料具有修复某些问题的功能,所以叫功能性饲料。
麦院士认为,未来的功能性饲料应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饲养动物的对象;而是水产品的消费者,因为消费者也需要不同层次的水产品。在全球人口增长的背景下,未来的功能性饲料不仅要满足水生动物的营养需求,
为人类提供功能性水产品的问题可以通过饲料来解决,比如为儿童、孕妇、老人等不同群体生产水产品,也为弱势群体生产水产品。“从联合国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世界的发展很不平衡。
对于不发达国家来说,低营养农业非常重要。"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宝良教授主讲《饮食与胆固醇代谢调控》。
胆固醇是不提供能量的,它的主要的功能是调控膜的性质,像我们细胞膜上30%多脂质成分是胆固醇,从摩尔数来说实际上含量是非常丰富的,它还用来合成胆汁酸和各种各样的暂存类的激素,像无论是对于我们人的发育,
还是鱼虾的发育,这都是很重要的。高胆固醇是心脑血管病和非酒精性肝病的危险因素,中国每年有2.3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1亿2型糖尿病患者,70-80%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解绶启作报告《水产新型饲料蛋白源研究进展》
“我拿什么来养你?”是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界对鱼虾等水产动物最深情的关注,也是他们一直以来共同致力研究的课题。
解绶启指出,当前,水产养殖的发展依赖于人工饲料,可用于水产饲料的谷物原料很少,鱼粉鱼油产量下降而价格上涨,无鱼粉饲料还涉及资源保护问题;同时,植物蛋白存在一些其他问题,
如与人争粮、与粮争地、肉食性水产动物利用率差等。针对这些问题,解绶启介绍了新型饲料蛋白源研究进展的情况,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原料品质提升
任务设置是新型高效非粮蛋白源开发;营养卫生指标及抗营养因子快检与数据库构建;有毒有害物质系统消减技术;非粮蛋白源品质综合评价。
二、特定添加剂技术
如青蒿素和茶树精油等植物精油、微生态制剂、丁酸等短链脂肪酸的组分的提取、筛选和组合。通过草鱼、大黄鱼等品种的养殖,进行效果评价,确定功能性添加剂等功效和使用剂量
三、饲料加工工艺
其研究思路是,在饲料加工的流变特性、特热性、质构特性、吸水及粘性等加工特性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同时,面对一些高难度的水产饲料,如微颗粒饲料、高稳硬颗粒、低鱼粉沉性、低淀粉浮性,形成工艺参数模型。
研究中,他们发现了一些规律,如添加适量的乙醇梭菌蛋白可以增加饲料截面中的孔数和孔比例、棉籽蛋白可增加饲料成品颗粒孔隙。
四、精准配方与投喂
他们研究不同蛋白酶的利用效率,它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比如不同的规格、不同的温度、不同的密度、不同的盐度中的变化,生产效率的差别,再结合他们的加工工艺,和配方,根据鱼的生长模型,
反过来推它每天需要的饲料。
五、水产品品质提升
研究思路是找出调控蛋白质、EPA、DHA、体色、风味、质地这些品质等关键节点
Prof.nbspnbspMargarethnbspverlandnbsp作视频报告《nbspMicrobialnbspingredientsnbspfromnbspbluenbspandnbspgreennbspbiomassnbspfornbspaquafeeds》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何舜平作报告《中国鱼类多样性历史及其基因组资源》
看到水就会想到鱼,那么你知道关于中国鱼类有多少种类,数量有多少吗?何舜平介绍,中国的淡水鱼大概有八百四十多个有效的物种。中国地处东亚,北有松花江,中间有黄河,长江,南有珠江,
因此我国淡水鱼类的数量在全世界仅次于亚马逊流域。中国80%的淡水鱼类是鲤形目。除了水里,洞穴里也有鱼类。
近年来,何舜平团队建立了一个中国淡水鱼类物种鉴别的专业数据库,对水产品DNA条形码进行采集和构建。该项目是通过选择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片段作为标记,构建中国淡水鱼类的DNA条形码数据库。
接下来,何舜平介绍了深渊狮子鱼的比较基因组学和环境适应机制。在马里亚纳海沟7450米深处能生存的狮子鱼,它要适应这个七百多个大气压。它适应深渊的机理是,通过基因变异使它的骨骼发育不全,
让头骨变成开放式的,压力可以在里面穿透;另外它细胞的跨膜蛋白也有很大的扩张,使得细胞膜上有很多通透的离子通道。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何艮nbspnbsp作报告《饲料蛋白高效利用理论与靶向调控技术》
何艮所做报告,主要回答一个问题――如何将经典营养学与分子营养学结合起来。前者关于精准营养需求,后者关于营养调控生长健康品质的机理。
课题的第一个关键技术是精准营养参数。已有的营养参数,是实验室条件下的理论营养需求,但在实际当中,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精准营养参数是针对不同生长阶段、养殖环境、饲料原料的参数,
目前包括生长阶段管理参数38个,养殖环境关联参数61个,健康品质关联参数43个。
何艮提出,营养需求是一个变量,不是一个常量。蛋白营养需求因生长阶段、养殖环境要素、饲料配方组成等多种因素而不同。其原因和应对措施分别有哪些?他始终关注的是蛋白,
探究决定摄食后体蛋白合成效率的开关是什么,是什么控制蛋白合成的激发?
他认为,mTOR是生命感受营养,调控生长健康的关键点,mTOR活性对于肌蛋白沉积至关重要。它的重要性如CPU,感知到水质、养殖密度、氨基酸组成、蛋白水平、蛋白构成、投喂节律、溶氧等因素,
最终影响了鱼的健康、生长和品质。
那么什么是好饲料?“不仅要养殖户感觉好,还要鱼虾感觉好。这需要我们与鱼虾交流。”他最后总结道。
【大会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