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水产养殖面源污染防治,有效改善水产养殖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结合蓝菊龙泉市推进市级“五水共治”工作,今年在龙泉乡试点“跑道养鱼”项目。
什么是「跑道养鱼」?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水库、池塘养鱼很常见,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第一次听说“跑道养鱼”。那么什么是“跑道养鱼”?据介绍,“跑道养鱼”的学名是池塘循环水养鱼。这种耕作模式由奥本大学设计,并通过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引入。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所谓的“跑道”,其实就是四个304不锈钢制作的养殖池。每个水箱长20米,宽5米,深2.5米。在传统的养鱼模式中,池塘或小水库中的水是相对静止的,鱼在水中自由移动,但这种新的养殖模式颠覆了传统。
在有内衬的养殖箱的两端安装有鱼栅栏。前面的“推水增氧”装置让两边的池水24小时循环流动,后面的吸污装置时刻收集鱼粪和残饵。把鱼关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里,让流动的水在“跑道”里不断流动,带来氧气、食物、
带走粪便和残渣。
提高育种效率。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据了解,四条“跑道”相当于传统养殖方式下40亩池塘的养殖量,成活率比传统养殖方式提高30%以上。而且由于鱼相对固定在一个地方,饲料只需要集中,利用率提高20%左右,鱼也能长得更快。
可以比其他养殖户更早捕捞上市,获得更高的利润。
降低养殖成本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跑道养鱼”的集约化养殖模式下,投喂、施药等环节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轻松操作,捕鱼只需要两个工人,鱼药的使用量大大减少。
nbspnbspnbspnbspnbsp
传统文化模式下最大的成本就是3-4年一次的“清淤”。“挖泥”是指每一个鱼塘在经过3-4年左右的养殖周期后,需要把水排干,然后把塘底的淤泥翻过来,把更深位置的土翻起来,把淤泥盖住。
“跑道养鱼”的新模式,可以通过自动吸污装置,将鱼的排泄物和一部分饲料残渣及时排放到污水收集区,跳过了“清淤”这一高成本的步骤。
提高水产品的质量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小水体养鱼,大水体养水的理念,让鱼有了更好的生存环境,氧气丰富,鱼药少,让“跑道”里的鱼不仅长得好,质量也大大提高。
“跑道养鱼”最大的好处就是充分保证了水体和水质的优良性能。同时通过“推水”的方法让“跑道”里的水保持流动。所以,鱼在“跑道”里不停地运动,线条优美,身体健康,质量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