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湖南沅江南洞庭芦苇场五花洲管理区近千亩稻虾养殖基地,挖掘机正在忙碌作业。村民曹丽华和扶贫队员站在地头讨论基地扩建事宜。 “我自己种了4亩水稻和虾,闲暇时在基地打工,流转了近5亩耕地。我的年收入比去年增加了3000多元,我终于摘掉了‘贫困’的标签。”
自从几年前丈夫遭遇事故受伤,导致失去劳动力后,曹丽华的生活一直没有好转,家里也失去了经济来源,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直到2017年,我开始尝试稻虾共养,才扭转了局面。在五华洲区,像曹丽华这样通过稻虾共养脱贫致富的“快车”还有很多。
五华洲区曾是市级贫困村,四面环水,交通拥堵,常年遭受洪水困扰。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161人。由于人多地少,该地区没有特色农业,加上很多青壮年外出打工,所以该地区人气不高。如何保证村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一直困扰着扶贫干部。
2017年,元江市畜牧渔业局村班子依托地理环境优势,探索“稻虾共养”产业脱贫之路,“量身定做” 68户贫困户增收模式。
“2017年,我们积极筹集资金,在管理区建设了400余亩水稻、虾类生态种植养殖基地,采取‘合作社+扶贫对象’模式,与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动机制。 ”元江市畜牧水产局驻村工作组表示,为促进产业发展,今年对基地通道、道路进行了整修和扩建。目前,该区已开发稻虾生态种植面积近1000亩。稻虾产值已达300万元以上,平均亩均纯收入3000多元。稻虾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富裕收入的特色产业。
“从一片荒地到‘聚宝盆’,区、村班子在探索中不断创新。”五花洲区支部书记、主任刘青山表示,虾米共生是因地制宜发展,有劳动力的可以自己发展。可以去基地上班;没有劳动力的,可以将土地流转到基地,坐地收钱,可使家庭人均收入增加到2400元。 2017年以来,全区59户贫困户脱贫,人人都有钱赚。
“通过‘稻虾共耕’,一田两用,一水二收,综合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区村民更有信心获得丰收。”脱贫致富”。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刘木庚在田埂上充满信心。他表示,工作组将加大工作力度,提供技术服务,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推动整个元江市稻虾共养致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