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nbsp 4 4月25日上午,渤海水产的生产车间里,晶莹剔透的盐田虾仁正在加工。包装好的虾经过自动去皮、清洗、分拣、装袋后,会被送往各大超市。在容器中,
虾滑、虾排、蝴蝶虾、盐田酥虾等加工品琳琅满目,深受消费者喜爱。
滨州市作为全省对虾主产区,不断致力于打造水产品全产业链,提高水产品附加值。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产量的不断增长,滨州的水产企业也在探索更丰富的产业发展模式,进军水产预制蔬菜市场。“今年,
我们将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水产品、即食产品,大力发展深加工,进一步丰富滨州的水产品市场。市海洋开发与渔业局渔业渔政科副科长高兆明介绍。
项目带动nbsp亮点,支持nbsp解决卡脖子的发展问题。
2022年,为加快我市水产品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滨州市海洋开发与渔业局将依托渤海水产、真味佳、新未来、海升等龙头企业,准备一系列有档次、有卖点的水产预制菜,即食品,加快全虾宴预制菜研发。
选择王二庄海蜇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王海多功能加工冷藏船等5个水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产品加工档次,提高加工能力4万吨以上,制冷能力4万吨以上,解决产能和原料不足的短板。
高兆明表示,“十四五”期间,市海洋开发与渔业局将突出项目驱动、科技赋能,大力培育水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有效推动我市渔业全产业链发展。
创新驱动nbsp科技引领nbsp加强科技与企业对接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滨州市以市海洋发展研究院为依托,搭建科学与企业对接平台,积极推动我市渔业企业与中国水产科学院、山东海洋科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深化合作。
重点解决水产品深加工自动化、水产品下脚料再利用、加工品口感降低等问题。
重点推进冯家镇水产高值研究所建设,推进水产新品种开发,推出风味虾酱、风味鱼、海马制品等特色产品。帮助加工企业引进专业生产运营团队,打通产销环节。探索利用补油资金支持重点水产加工实验室建设。
强化初级生产支撑,积极探索高效生态养殖技术,2022年新建设施养殖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升级改造沿海滩涂集中连片养殖池塘2万多亩;大力推广小拱棚、135连作、反季节养殖、立体养殖等高产模式。
提高渔业产量。
组织开展了绿色健康水产养殖技术网上集中培训,邀请10位水产养殖领域专家进行高效养殖、生态育苗、常见病防治等讲座,培训海洋渔业从业人员近200人。
政策推动优化服务——红薯加工企业发展模式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水产加工企业高效快速发展,市海洋开发与渔业局不断强化惠企政策,多渠道推送,多方位落实,实现高质量发展。
指导渤海水产、海源公司申报省级科技成果试点示范基地3个,与友发、渤海水产、正海等生产企业合作编制滨州市农业与社会科技创新政策引导计划项目文件6份,组织提交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社区产业服务群建设意向5份。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柔补油,继续支持加工和冷链物流发展。加强政策推送,及时向全市渔业企业推送渔业发展政策并做好解读。通过微信推送、电话沟通等方式。微信或电话推送500多条政策信息。
确保海洋渔业政策传达到位。
组织渔业企业出国考察,参加水产品加工展,培育优秀企业典型,不断强化企业品牌意识,提升我市渔业品牌知名度。
加强检疫,控制质量,打造特色优质渔业品牌。
如何呈现新鲜、美味、营养、健康的渔业产品,打造滨州的渔业品牌,是拓展国内外市场、实现高效发展的必要问题。
市海洋开发与渔业局认真监管水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春季水产养殖专项检查,派出监督员80余人,检查水产养殖单位40余家,发放健康养殖、科学用药、安全生产等宣传资料300余份。
重点对南美白对虾、半滑舌鳎等重点品种冬季渔药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抽检,已完成20批次,合格率100%。加强水产苗种检疫,检测水产养殖生产中危害较大的六种病毒,从源头上加强水生动物防疫。
有效防止“问题虾苗”进入我市养殖环节,为广大南美白对虾养殖户构筑“鱼苗质量安全防火墙”,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菜篮子”安全。
召开春季渔业生产监管调度电视电话会议,对水产苗种检疫、渔业资金打假、沿海水产养殖地下咸水接入和渔业行业防汛抗旱等工作进行部署。
加强品牌建设,通过举办虾节、水博会等活动,积极宣传推广我市以盐田虾为首的优质水产品及加工品,推动产业向高端、优质方向发展,打造集养殖、加工、流通为一体的国家级绿色水产品基地。